![]() |
|||||||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(發佈時間:2016-12-21 11:23:11)
企業家總抱怨年輕人常換工作,的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,員工流動率高招聘訓練費用也會增加,對他們而言不好,但從員工的角度來看,如果跳槽能增廣見聞增加競爭力,跳槽對他們而言不見的是壞事。如果年齡已經到三開頭,工作就只能原地踏步,不跳槽絕對是壞事,雖然我們會安慰自己這工作做得得心應手,但實際上是停止累積能力,在公司眼裡是忠誠,但在別人來看是不願意走出舒適圈勇於挑戰。十年是一個里程碑,有些人還有繼續跟著公司打拼的熱誠,有些人則是得過且過,有機會再看看,還有一種人是差不多想要下一個工作環境的挑戰,人生下來常常會在兩條路上下決定,而是我們自己決定,在職場上每三年就該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,這有助於現在變化多端的產業環境及市場,目標明確了,就不會只在一間公司打轉,或是就算打轉也能說出來不同的挑戰在哪。當真的遇到獵頭公司招聘你時,當然第一個想法多半是開心,因為多年的職場經歷累積讓你得到別人的認可,覺得你可以勝任更高端的職位或是擁有更好的薪水,但徵信社要提醒你一間公司的挖角,如果不是單獨挖角你,而是集體挖角甚至慫恿你把同事一起結伴跳槽,這樣的好康事情砸下來不覺得有點可疑嗎?
集體跳槽,是主管為了快速發揮能力結伴跳槽不是犯罪,更不需要戴上道德的帽子,或多或少高層主管都會抱怨老闆不懂得人心,甚至不懂得經營一間公司,常常一個憤怒之下就會想辭職順便把底下的員工一起帶走,當然底下的手下大將把人集體打包帶到競爭對手去,老闆的怒氣可想而知。於是他開始懷疑底下員工離職的可能性,把防堵的圍牆愈築愈高,相對的跳槽的人也會用懷柔策略,張開雙手為想轉職的人一個機會,老闆以員工不忠來合理化情緒,員工以老闆不易回敬,各自想要在道德上站住腳。如果金錢與頭銜是說服底下員工跟隨的有形趨力,那麼班底的無形默契就是減少主管對新環境的恐懼,快速進入狀況發揮戰鬥力,公司挖角人才多半希望你在短期內能有所表現,而時間的壓力趨使你必須快速展現才能證明,所以被挖角的主管多半獲攜伴或慫恿結伴跳槽。 |